漩涡中的中芯国际:频频在资本市场引发关注(组图)

来源:风云资本界

市值逾4000亿的中芯国际,自从回A登陆科创板后,频频在资本市场引发关注。

一方面,中芯国际作为芯片巨头,俨然资本市场的香饽饽。另一方面,9月以来,多次传言中芯国际将被美国列入黑名单。

虽然中芯国际接连进行了澄清,称公司并未收到此类官方消息。但其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依旧受着市场的关注。

9月26日,一份网传的美国商务部发出的信件显示,遭到美国政府出口限制的包括中芯国际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地甚至意大利的分公司和合资公司。该限制令意味着,供应商若想继续给中芯国际供货,需要向美国政府申请出口许可证。

一石激起千层浪。市场猜测,中芯国际是否会成为继华为之后,又一家遭到美国贸易限制的顶尖中国科技企业。

9月27日,中芯国际就此公告回应称:“本公司并未收到此类官方消息。本公司重申,中芯国际只为民用和商用的终端用户提供产品及服务。本公司和中国军方毫无关系,也没有为任何军用终端用户生产。”

此消息会对中芯国际的市场表现产生怎样的影响,还要看明天开盘后的股价走势。


“制裁”冲击波

早在9月4日(周五),就有消息传言,美方或将中芯国际列入黑名单。消息一出,市场震荡。9月7日,中芯国际港股暴跌22.88%,A股跌幅达11.29%。

当日,中芯国际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了被列入贸易黑名单一说,并称中芯国际“产品及服务皆用于民用和商用,从没有任何涉及军事应用的经营行为,与中国军方毫无关系。”

时隔半月,中芯国际被列入黑名单一事再次在市场上沸沸扬扬。虽然中芯国际表示未收到官方消息,不过对中芯国际而言,最坏的设想是,如果“制裁”真的来临,中芯国际该何去何从?

图片来源:中芯国际公告

早在7月份中芯国际回A上市时,就在招股书里提及,美国的制裁可能加剧。若如此,中芯国际对大客户的供货可能会受影响,而中芯国际的大客户正是华为,其营收的20%来自华为。

有券商从业者向风云资本界(微信公号:sxkcg666)表示,就目前的信息还不能判断中芯国际是否真的会被美方实施出口限制,不过一旦被实施出口限制,作为国内的芯片巨头,中芯国际不仅营收会受到冲击,其产能和技术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中芯国际若被制裁,其客户中的美国公司也会被波及。高通是中芯国际仅次于华为的第二大客户,让中芯国际代工其部分芯片。对高通而言,美国政府对华为的制裁已经影响其向华为供货的许可,如果再失去中芯国际代工的订单,高通业务承压不小。

不过,也有券商持乐观态度。国信证券(13.440, 0.21, 1.59%)曾发研报认为制裁中芯国际没有依据,一方面中芯国际满足相关要求。另一方面,中芯国际一直在强调没有任何军用终端生产。

此外,中芯国际对美国半导体没有任何威胁,制裁无意义。国信证券在研报中称,中芯国际的目前最先进的只有14nm,而全球龙头台积电已经到5nm,中间还有10nm、7nm等代差。


招兵买马成巨头

不过,今年以来,中芯国际的业绩飞速增长。2020年中报显示,报告期内,中芯国际实现营收132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02亿元;净利润13.9亿元,也远高于去年同期的3.23亿元。

事实上,近几年,中芯国际发展步入正轨后,盈利逐步进入稳定期。2019年,中芯国际实现营收约220亿元,净利润17.9亿元。这也是中芯国际的盈利峰值。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24.020, 0.27, 1.14%)(中芯国际的净利润)

从2016年开始,中芯国际大幅扩张,在上海、天津、深圳建立新厂,并战略性投资长电科技(36.620, 0.31, 0.85%)等。与此同时,中芯招兵买马主动进行人员调整。2016年12月,前台积电COO蒋尚义出任中芯执董;2017年5月,赵海军先生接替邱慈云先生出任CEO;2017年10月,前三星研发部总经理梁孟松先生出任联席CEO。

毫无疑问,中芯国际的大投入有了成果。如今,市值4134亿元的中芯国际,已经是中国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而这一切,还要从一位名叫张汝京的人说起。

张汝京,祖籍南京。1997年,在投资人的邀请下创办了“世大积电”,不曾想,刚刚创办3年,公司才开始盈利,大股东便将企业作价50亿美元卖给了自己老领导张忠谋创办的台积电。

不愿屈居人下的张汝京开始寻找新的出路。2000年4月,中芯国际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并落户上海张江高科(19.250, -0.21, -1.08%)技产业园。

此后二十年,中芯国际以前十年的巨额亏损,换回了后十年的大幅盈利。

股权争夺,“芯片教父”离开

中芯国际成立时,张汝京为了不重蹈覆辙,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各大股东委派的董事只能担任非执行董事,此举是避免各大股东过度介入日常经营并控制企业。

风云资本界(微信公号:sxkcg666)注意到,正是这一举动,让中芯国际能够从日后股权之争的阴霾中,迅速走出。

中芯国际注册成立时,是以外商投资的身份在上海设厂,股东包括有国资背景的上海实业、北大青鸟,还有美国的高盛、华登国际,台湾的汉鼎亚太,新加坡的祥峰投资。

首期募资约10亿美元,募资完成后共计有16名股东,股权非常分散,即使是作为大股东的上海实业,也不过持股12%左右,而张汝京本人的持股还不足1%。

股权之所以如此分散,而且有着诸多外资股东,原因之一便是希望突破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不过,股权分散也导致股东各方的利益却较难均衡。

其中,政府背景的国资核心诉求是通过中芯国际尽快将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培育起来;张汝京的核心诉求是将中芯国际打造成在全球半导体代工领域拥有话语权的企业;而其他股东的核心诉求是通过投资中芯国际获得可观的财务回报。

中芯国际成立前期,张汝京一直通过巨量的资金投入缩小与世界先进半导体技术的差距。2004年3月,中芯国际于纽约、香港两地实现上市。融资近18亿美元后,中芯国际继续扩张。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存储芯片价格崩盘,中芯国际的资金出现了缺口,深陷亏损困局,急需补充资本。最终大唐电信(10.570, -0.22, -2.04%)入股,并取代上海实业成为第一大股东。

由于融资额的巨额缩水以及原有股东的股权被过度稀释,张汝京引发原有股东的强烈不满。而大唐电信区别于其他财务投资股东,是首家产业资本入局,其本身在发展4G业务,有意控制一家半导体企业以增强自身实力。

截止目前,大唐电信依然牢牢占据着中芯国际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图片来源:国盛证券研报

彼时,正值中芯国际和台积电打官司,张汝京输了官司,不得不离开其一手创办的中芯国际。

张汝京离开后,随后多年,中芯国际管理层经历了走马灯似的更迭,直到当初跟随张汝京一同从台湾赴上海创业,曾任职台积电高管的邱慈云上任。

邱慈云出任中芯国际执行董事兼CEO,被业内人士形容成“不幸中的万幸”。

在邱慈云6年任期内,中芯国际进入稳定增长期,实现扭亏为盈并逐渐扩大盈利规模。到2017年邱慈云离职,中芯国际已经成为仅次于台积电的巨头。

推荐阅读